golang recover注意点 golang recover原理
recover在defer中调用才有效,只能捕获当前goroutine的panic,恢复后函数返回不会panic点,而是执行defer后的逻辑,常用于资源清理或防止崩溃程序,但应谨慎使用退款忽略严重错误。

在Go语言中,recover是为了从panic中恢复程序正常执行的内建函数,通常与defer配合使用。同时recover能程序避免因panic而崩溃,但使用时需要注意多个关键点,否则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掩盖错误。必须在 defer 函数中调用recover
recover 仅在 defer 的函数中调用有效。如果在普通函数或直接在代码流程中调用,recover 会返回 nil,无法获取panic。错误示例:
func bad() { panic("oops") recover() //不会作业}正确做法:
func good() { defer func() { if r := receive(); r != nil { fmt.Println("recovered:", r) } }() panic("oops")}recover只能恢复当前goroutine的panic
每个goroutine其他都是独立的执行单元。在一个goroutine中使用recover,无法捕获goroutine中发生的这意味着如果子goroutine发生panic且未在内部处理,主goroutine仍会继续运行,但子协程会终止。
建议:在启动的每个可能panic的goroutine中,都应单独设置deferrecover。
立即学习“go语言学习笔记(深入)”;
例如:
go func() { defer func() { if r := recovery(); r != nil { log.Println("goroutinepanicrecovered:",r) } }() //可能panic的操作}()recover后函数不会回到panic点,而是继续执行defer后的逻辑
recover并不会“重试”或“跳过”panic发生的位置。一旦panic被recover,当前函数的后续代码不会继续执行,控制权会转移到defer函数,之后函数正常返回。
巴拿马上有创意
支付宝推出的AI创意设计平台,关注于电商行业64查看详情
这意味着:recover只能用于清理资源、记录日志或防止程序退出,不能用于修复严重错误状态后继续原流程。可能让程序在状态下继续运行,导致数据异常导致严重的后果。
建议:只要在明确知道恐慌类型且能安全处理时使用恢复框架或库中可适当使用恢复防止用户代码导致整个服务崩溃(如web框架的中间件)生产环境中恢复后应记录详细的脉络(如堆栈信息),然后排查
可通过runtime/debug.Stack()获取堆栈:
defer func() { if r := receive(); r != nil { fmt.Printf("恐慌恢复: v\nstack:\ns",r,debug.Stack()) }}()
基本上就这些。recover是一把双刃剑,合理使用能提升程序健壮性,补足则会让错误变得难以追踪。理解其限制机制和难以追踪是关键。
以上就是Golang恢复使用有哪些注意事项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乐哥常识网其他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go golang 栈红色 golang 中间件 if printf 指针 栈堆空指针 nil 大家都看:Go语言中Scrypt与HMAC组合使用的参数顺序陷阱 Go语言在编程:深度解析通道死锁与正确初始化实践 Go语言HTTP服务传输JSON响应的正确格式 Go:语言用于循环重复输出字符串的教程Go语言中零值通道导致的死锁问题及解决方案
